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手、食材、水或生活触碰及其蚊虫和臭虫间接散播。
1、发热:因为身体免疫系统病原菌反应,温度调节核心调整点偏移,造成发热,发热一般是不规则热型,可能伴随流汗、疲惫等不适。
2、腹痛: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和痉挛导致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腹部压痛或肌肉紧张。
3、腹泻:由志贺氏菌毒素引起的肠粘膜细胞分泌过多,电解质流失引起腹泻,体现为大便频繁,粪便稀少,严重时可随水样排便。
4、里急后重:志贺氏菌毒素的作用使直肠受到刺激,导致肛门括约肌收缩增强,引发排便感强烈但无法顺利排便的现象,有时需要用力排便才能缓解。
5、黏液脓血便:志贺氏菌产生的毒素和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导致肠道组织损伤和坏死,受损的黏膜会出血并形成溃疡,血液和坏死组织混合在粪便中呈现出黏液脓血便。
1、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有效缓解症状。
但严禁儿童、孕妇和哺乳期使用。
2、黄连素: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副作用偏少,能与喹诺酮类药物联合使用。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4、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细菌性痢疾还可以选择甲硝唑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