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童生/秀才/举人

 2023-11-01 18:06:14  阅读 254  评论 0

摘要:古代的年龄称谓一览表中,童生、秀才和举人都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称谓。童生是指年龄在12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学童,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教育和文化训练。秀才是指通过乡试考试合格的考生,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是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文化素养和知识的深

古代的年龄称谓一览表中,童生、秀才和举人都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称谓。童生是指年龄在12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学童,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教育和文化训练。秀才是指通过乡试考试合格的考生,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是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文化素养和知识的深化。而举人则是通过会试考试合格的考生,年龄一般在20岁以上,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和实务的考核。因此,童生、秀才和举人都是在不同阶段的科举考试中取得相应成就的称谓,代表了古代对于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认可。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0-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1岁:牙牙。

2-3岁:孩提。

7岁:始龀。

8-12岁:总角。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半老徐娘。

40岁:人老珠黄。

50岁:知命之年。

60年:花甲之年。

70年: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1、幼年

古人将幼年时期的孩子称为赤子,俗话说的赤子之心就是孩童的那颗一尘不染的纯洁美丽之心。当幼儿长到2-3岁,还不会走路,需要被父母抓住两腋提起来,抱着走动,就称为“孩提”了。9岁之前由于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所以叫“垂髫”。9-13岁会将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羊角似的结,就叫“总角”。

2、少年

古代女子从13-14岁进入爱美年纪,开始戴发饰,装扮自己,眉眼稚嫩,面容清秀,眼神灵动,正如初夏萌发,充满娇俏的豆蔻之花。到了15岁,少男少女头上的“总角”解散,女孩开始结发,用笄贯之,男孩则扎成一束髻,叫“及笄”/“束发”。

3、青年

20-25岁的女子有一个美丽称呼,那就是“花信年华”,正值女子年轻貌美之时,所谓花信就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而年满20的男子会在家族宗庙里“行冠礼”,以示成年,但由于体犹未壮,所以只称“弱冠”。

三十而立,这个年龄的男儿则被认为应该有能力在上安身立命了。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迷惑,不糊涂,不颓废,去除浮躁,一切融会贯通,恰到好处。五十知天命,年过百年更要有“清零”的智慧,对周围一切都觉云淡风轻,对得失淡然。

4、晚年

六十耳顺,这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有着镇定自如,波澜不惊,举重若轻的境界。七十从心,乐享天命,安宁度日,对一切事物都看得通透,无所束缚,达到了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

标签: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2 文学驿站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网站地图